当前位置:
产业扶贫要走融合之路
2019-07-11 10:59
来源: 陕西日报 访问量:
打印

  作者:黄宗跃

  产业扶贫是实现贫困人口稳定增收脱贫的重要途径和长久之策。是不是引导贫困群众种植养殖就叫产业扶贫?是不是通过种植养殖,眼下有了一些收入,就叫产业扶贫取得了成效?恐怕不是这样。产业扶贫只有与基础设施建设、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美丽乡村建设,与金融扶贫、就业扶贫、志智双扶等相融合,互促互利、协调发展,才能将产业扶贫推向新高度,为脱贫攻坚注入强大而持续的动力。

  产业扶贫同基础设施建设融合。作为产业发展的先决条件,乡村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发展产业提供输水灌溉与排涝、产品运输等重要的支持服务,特别是通信设施、信息化建设,直接影响着乡村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产业扶贫基础,唯有紧紧围绕产业发展与脱贫摘帽目标,整合各部门资金,坚持条块结合、互联互动、同驻共建的推进机制,分解细化工作责任,把群众组织起来,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发展短板,才能跨出产业扶贫关键步子。

  产业扶贫同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融合。新型经营主体火车头作用的有效发挥,势必带动产业扶贫提质增效。两者融合,既可发动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群众建立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自主发展产业、委托帮扶、务工帮扶等模式带动贫困户稳定脱贫,又可通过整合现代农业产业园、三产融合等项目资金,联合金融部门资金支持和政策倾斜,激发参与扶贫积极性,逐步壮大新型经营主体。

  产业扶贫同新产业新业态发展融合。产业扶贫推动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拓展产业链价值链。二者融合,不仅可以通过充分挖掘贫困地区资源,厚植特色产业优势,深挖产业多种功能,带动光伏扶贫、“互联网+扶贫”、旅游扶贫、电商扶贫等高附加值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而且可以在发挥扶贫效力同时,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为产业扶贫注入新理念、新要素,让贫困地区扬长避短,让贫困群众各得其所。

  产业扶贫同美丽乡村建设融合。产业扶贫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要依据乡村空间结构、功能定位和资源禀赋,找准支柱产业,因地制宜把产业做大做强。也要坚持“优”字推动,鼓励乡村挖掘历史文化,大力开发农家乐、乡村旅游等项目,在保护好绿水青山的同时,围绕建基地、树品牌、抓营销,激发生态效益,稳步推进产业升级、三产融合、农民增收,实现村民富、产业强、村庄美。

  产业扶贫同金融扶贫融合。以金融扶贫提供资金支持,推动产业扶贫发挥实效。以金融活水为产业扶贫“解渴”,政府与承贷机构要双方联动,夯实责任,确保“放得出”。要坚持“量身订制产业发展规划”,严把信贷出口,提供全方位产销服务,使资金切实发挥作用,使产业造血“有成效”。同时,要大力提升产业规划、技术培训、产品销售等产业发展各环节服务,建立风险处置预警机制,完善资金追偿机制,确保资金“收得回”。

  产业扶贫同就业扶贫融合。以产业发展带动就业,以就业拉动产业发展。推进“两业”融合,可结合乡村资源禀赋,建立产业扶贫基地,坚持把种植与养殖、生产与经营结合,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实施产业扶贫项目。可按照有、弱、无劳动力的实际情况,实行分层次、递进式产业帮扶。还可发挥民营企业市场开拓及渠道信息优势,帮助贫困户发展特色养殖种植,设立扶贫微工厂、扶贫车间、代办点等,并鼓励设立扶贫岗,把贫困户“镶嵌”到产业链上,实现增收脱贫。

  产业扶贫同志智双扶融合。以产业扶贫激发内生动力,以内生动力助推产业扶贫。二者融合,既要以技能培训和服务为抓手,授人以渔,积极引导贫困群众发展产业,调动起不等不靠脱贫争先的志气,也要切实发挥龙头企业、党员示范户、致富能人的带动作用,探索建立农业企业与贫困户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关系,创新股份合作、订单帮扶、产业园区带动等多元化利益联结模式,从根本上激发贫困群众自身“造血”功能。

主办单位:汉中市乡村振兴局
地址:汉中市民主街43号   邮编:723000

联系电话:0916-2626077   传真:0916-2626077   邮箱:hzsshb@126.com
扶贫监督举报电话:12317   纪委监督举报电话:12388
陕ICP备14003207号-2   网站标识码:6107000042

陕公网安备 61070202000321号
网站地图

汉中市乡村振兴局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
“汉中市乡村振兴局”网站

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 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