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转化学习成果,推动乡村振兴” 他们这么做(八)
2021-09-22 08:29
来源: 汉中市乡村振兴局 访问量:
打印

编者按





在8月24日—26日举办的第一期全市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后,参训学员均撰写学习心得,分享了参加培训的体会和感受,介绍了结合各自实际,转化运用学习成果,高质高效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思路和措施。从今天起,我们将从中选择一批心得体会进行刊发,供大家共同学习、相互启发、相互借鉴。今天我们刊发城固县莲花街道党工委书记王波、勉县张家河镇党委书记华荣的心得体会。



聚焦产业融合   促进高质量发展

城固县莲花街道党工委书记  王波


莲花街道办事处位处“城固县东大门”,东临洋县、南依汉水、西接博望街道办事处、北与桔园镇接壤,辖区总面积51平方公里,城区面积13平方公里,辖6个社区、15个村,全办常住人口约8.4万,其中农村户籍人口约3.3万。截止2021年7月底全办共有建档立卡户1400户3767人。近年来,我办立足“有城、有乡、有园区”区位特点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产业特色,抓好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全体办村干部务实重干、担当作为,广开门路招商引资,优农业、活三产壮大集体经济,致力打造我县城市街道办的工作名片和作风名片。

莲花的区位优势决定了我们必须要经济强、社会稳、发展优,由此也必须立足辖区资源和区位特点,牢牢抓住“乡村振兴、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治理”四个重点,创新思路、务实重效,实现兴业富民目标。整体工作的基本思路:聚焦一个重点、紧扣两个关键、加强三项建设、着眼四大领域,实现高质量发展。


聚焦“产业兴旺”重点
推进农村经济发展

乡村振兴,首要的是农村经济的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

是坚持“三变”改革实践。总结和汲取莲花池村“三变”改革经验,逐步改变农户“单打独斗”的传统农业模式,鼓励村、社区带头流转土地、领办产业,做活做强村级经济合作社,真正实现“一村有一园、一村有一品,村村都有产兴业”,通过保底分红、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让农民合理分享农业产业化带来的增值收益。通过夯实乡村自我发展的经济基础,增强村级集体经济投入的资金实力。我们积极鼓励整合利用集体积累资金、政府扶持资金等,通过集体领办、入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村企共建等方式发展集体经济。

二是打造特色产业品牌。培育发展品牌农业、智慧农业、生态旅游农业等特色高效农业,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庙坡村2300多亩设施蔬菜基地、80亩稻虾稻鳖立体种养殖基地,年产值2800多万元。曹家村等9个村1500亩稻鱼共生项目、大草坝村200亩稻蛙立体种养基地、莲花池村2500平方米工厂化对虾、鲈鱼养殖基地、城东千亩特色食用菌种植基地、廉家庄百亩特色花卉基地、5000亩高标准农田等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建成投产,形成我办独有产业优势。

三是延长农业产业链。依托周边丰富的羊肚菌、大球盖菇、香菇等特色食用菌种植基地,以及3000亩高标准设施蔬菜基地,建设食用菌、蔬菜深加工项目,促使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近期招引1个蔬菜深加工项目落户我办,后期将辐射带动周边2万亩蔬菜种植,有力助推全县蔬菜产业发展。




紧扣“城乡环境治理和基层社会治理”两个关键
提升城市对外形象

一方面,牢抓城乡环境治理。莲花办属环境敏感区域。我们坚持集中整治与长效保洁相结合,全民参与扎实开展环境整治行动,按照网格化及属地管理要求,落实好禁煤、禁燃、禁烧、抑尘、治源、增绿各项措施,着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做到常态清理治本、彻底治理治源。把厕所革命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结合,着力打造莲花池村、谢家井社区2个人居环境示范村及厕污共治示范村,先后投资800余万元,基本实现村庄内雨污分流,卫生厕所覆盖率、生活污水收集率、户外旱厕消除率、生活垃圾收集率“四率”达到100%,为其他村提供了可借鉴经验,通过“户内改厕+管网铺设+雨污分流+污水厂集中处理+人工湿地”方式,全办厕污共治工作快速高效进展。截至目前全办完成改厕5900余座,拆除旱厕315座,安装卫生洁具2500余套,户外化粪池封闭加盖3200个,超额完成县上下达改厕任务,全办80%以上的村(社区)初步达到厕污共治目标。

另一方面,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巩固“四个一”社会治理模式,加快老旧小区改造步伐、创新管理模式,突出网格化在疫情防控、环保、安全生产、突发应对等方面的实践,探索网格化管理员日常走访、管理服务、事件处置应对等环节的有效模式。坚持社会治理工作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放到村社区,更好为群众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实现各类社会主体协作共建、各级组织协商共治、社会各界协同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坚持以平安创建和“三治”融合为重点,丰富“十有十没有”平安创建载体和平台,努力构建基层社会“自治、法治、德治”体系,强化法治宣传教育,妥善化解社会矛盾,实现“一控四降五提升”目标。


加强“党的建设、乡风文明、民生保障”三项建设
全面夯实基层基础

一是坚持以优化队伍和提升效能为重点,加强党的建设。完善工作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在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加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日常监管和作风建设上狠下功夫,着力增强广大党员干部引领发展、服务发展的素质能力。通过本次“两委”换届,村(社区)“两委”成员平均年龄41.06岁,较上届下降3.54岁,35周岁以下成员占比34.51%,较上届增加10.05%;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占比63.38%,较上届提升比例11%;“一肩挑”人员最小年龄35岁,平均年龄50.1岁,下降3.4岁,达到学历升、年龄降、素能强、结构优预期目标。深化小区党建,做优城市基层党建品牌。推行重点工作常态化督导督查、考核奖惩制度。坚持重激励、硬约束、严考核,努力营造加快发展、争创一流的良好氛围。

二是持续开展文明实践,淳化乡风民风。常态化开展移风易俗、敬老孝亲、家风家训、十星级文明户等群众性创评活动,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充分依托道德讲堂、红黑榜、善行义举榜、身边乡贤讲身边人身边事等形式,发挥“两约、四会、五老”作用,实现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乡风文明建设由“群众被动接受”转化为“人人自觉参与”。不断巩固提升乡贤文化建设成果,培树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三是坚持以特殊群体和政策落实为重点,抓好民生保障。选优健全网格员队伍,抓细落实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将日常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精准识别、研判“三类人群”。坚持把稳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千方百计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着力稳定就业总量,提升就业质量,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统筹抓好各领域民生保障工作,着眼为民实事办好、好事办实,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把各项惠民政策落实落细。


着眼“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基础设施、产业结构”四大领域
全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是主动出击,强化招商。我们充分依托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企业优势、能人优势和产业优势抓招商,招引一批富有“含新量、含绿量、含金量”大项目、好项目落地,大健康生物科技产业园康养项目签约落地我办辖区,元泰达公司年产6万吨无氧铜杆生产项目、莲花池村百亩鱼菜共生工厂化养殖基地项目顺利落地实施,东旭集团3D盖板玻璃项目一期89.5亩征地保障顺利。

二是加大力度,推进项目。积极服务城市发展和园区建设,为重点项目的顺利推进铺路搭桥。湑水村国土空间再造土地征收任务顺利推进,优化北二路、西五路、城北中学、西三路北延伸段、第二人民医院扩建、民乐家苑区间路等城市建设重点工程环境保障,全力助推我县城市形象大改观。

三是抓住机遇,完善基础。成立专班、落实专人、排工期、定日程,着眼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工作宗旨,加快“四改一拆一通一落地”工作推进,聚力破解“三无”小区管理治理难题,加快老旧小区水电路讯管网改造进度,着力整治背街小巷卫生、规范便民市场管理。

四是布局产业,优化结构。以市场为导向,推广种植市场畅销品种、精种高产,调整优化种养殖结构,规划打造城郊采摘体验旅游产业、蔬菜产业、猕猴桃产业、传统种植业、特色菌类种植、柑桔种植、立体种养7大产业板块,推动特色绿色种养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在全市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上的发言

勉县张家河镇党委书记   华 荣



8月24日,有幸参加了市委组织部组织的为期3天的全市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第一期培训班,这期培训班立足我市加快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新定位,围绕打造“公园城市+活力集镇+美丽乡村”的总体部署,通过专家讲课辅导、现场观摩学习以及分组交流讨论的方式,培训内涵丰富,立意深远,指导性、针对性都很强,使我对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财政衔接资金管理使用、城市化认知水平及城市管理,特别是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形势任务和政策要求,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尤其是市委组织部蔡煜东部长在开班式上提出的“五个聚焦”,为我今后的学习工作指明了方向。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巩固脱贫成果

扎实做好防返贫监测和动态帮扶工作

培训过程中,市乡村振兴局陈宝善同志在《防返贫监测和动态帮扶》专题辅导中,提到了实行“三化机制”管理,推行“四个精准”监测,做好“五项措施”,就《汉中市防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流程图》,对监测方式程序、监测对象识别、帮扶措施落实、风险隐患消除等各个环节进行了深入讲解,为我们全面落实动态监测和帮扶提供遵循。张家河镇作为山区镇,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骤增或收入骤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农村家庭开展监测预警,重点监测收支情况、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情况。充分发挥镇村防贫工作站作用,突出抓好网格员的排查监测作用,建立网格员监测、农户主动申请、部门信息比对、镇村干部定期跟踪回访相结合的易返贫致贫人口发现和核查机制,以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为基础,充分依托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及民政、医保、教育、人社、住建等行业部门信息平合,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家庭数据比对和信息共享,进行定期核查、动态调整。发现返贫的迹象或苗头的,尽早介入,及时落实“八个一批”帮扶措施,通过分类帮扶、常态化帮扶,做到防返贫工作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早清零。


立足镇村实际

充分挖掘乡村旅游资源优势

张家河镇地处秦岭南麓,与甘肃省两当县、宝鸡市凤县接壤,东接留坝县、西邻略阳县,素有“天然氧吧”、“生态家园”的美誉。近年来,我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促进农旅融合发展,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抢抓全域旅游机遇,以“山水八庙、魅力兴村”为主题,在建设宜居宜游宜业新村上狠下功夫,全力打造八庙村乡村生态体验游游项目,目前由八庙村宝旭土地合作社牵头,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联营联建,将入社贫困户的房屋由合作社负责统一装修风格,形成闲时农户住宿,旅游旺季由农户对游客出租的新型乡村旅馆,通过村集体以山水资源入股,合作社以资金基地入股,群众以房屋入股的形式,打造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主题,集农产品采摘、水上垂钓、戏水娱乐、乡村旅馆、农业观光为一体的农业体验游,今年累计接待游客2500余人次,实现盈利8.5万元。

今年,张家河镇党委、政府经过广泛征求党员、群众意见,把乡村旅游作为“两业做强”“三区协同”之一写入了全镇的“十四五发展规划”中。这次培训过程中,张良庙-紫柏山风景名胜区党工委书记罗平平同志,以《乡村旅游探索与思考》为题,以紫柏山旅游经验为蓝本,深入讲解了乡村旅游的理念、规划、前景以及推动措施,对我镇今后发展乡村旅游有很强的参考意义。

优化产业结构

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不论是专题辅导、分组研讨,还是现场观摩,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始终贯彻在整个培训过程中,不论是贵州省六盘水市“三变新模式”、礼泉县袁家村“村集体组织带动模式”、还是榆阳区赵家峁村“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模式”,都是立足自身实际,把自己的优势放大、做强,以优势带劣势,以优势促发展,走出了自己的路子。张家河镇也从镇村实际出发,确定了“党建引领、两业做强、三区协同”的发展模式。

一是党建引领强保障。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坚持问题导向,努力提高基层党建质量,干部干事创业、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基层党建提档升级,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深入推进“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强化党建引领,科学谋划,抢抓乡村振兴机遇,推动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是“两业做强”优结构。以“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做大做强旅游业和中药材产业,紧扣中药材做大主导产业,进一步完善中药材产、加、销链条,加快特色农产品品牌认证,提高产品附加值,建成中药材、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实现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结合的农业发展模式,将农业、产业利润从基础农产品延伸到产品深加工上,着力提升农产业综合竞争力。支持发展食用菌、中蜂、大鲵水产养殖等特色产业发展,推动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良好局面目前,全镇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6000余亩,今年新增面积6000余亩,户均增收6000余元。深入实施创新驱动,以八庙乡村旅游资源为核心,做强秦巴深山体验的旅游业,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山水八庙、魅力兴村”旅游品牌,打通与留坝、两当旅游连接点,形成东联留坝、西邻略阳、北接两当、凤县的旅游环线,带动全镇旅游服务业、特色农产品产业创新发展。

三是三区协同促发展。打造以集镇为中心、辐射到村的商贸聚集区,健全农村市场网络体系,建立中药材、农产品流通、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村消费品市场网络,大力推进新型流通业态向农村延伸发展,积极发展连锁、便利、放心三位一体的农村新型商业。打造以张家河村一河两岸、八庙村秦巴深山环线游为核心的乡村旅游示范区,建设155旅游公路30公里,连接甘肃省两当县、我市留坝县、略阳县,打通交通旅游瓶颈,建成环秦巴山地旅居大环线,把全镇作为最大的景区来规划建设,形成完整的旅游供应链和全天候的旅游格局,全力打造山地度假、乡村休闲等旅居模式,让旅游真正成为农民增收的又一主导产业。建设以7个村级合作社为中心的产业示范园区,推行“财政出资、集体所有、主体运营、利益共享”模式。推进产业化园区建设,打造特色产业集群,提升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增加群众收入,延伸产业发展链条,将产业示范园区做成产加销一体化产业链,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抱团发展新格局,促进全镇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致富。

此次培训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贯穿于培训始终,主题鲜明,立足实际,站位高远,我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准确把握中央、省委、市委的新部署新要求,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牢牢抓在手上、扛在肩上,做实做细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守牢不出现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吃透培训的精神要义,压紧夯实责任,优化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督导检查,推动责任、政策、工作落细落实,确保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主办单位:汉中市乡村振兴局
地址:汉中市民主街43号   邮编:723000

联系电话:0916-2626077   传真:0916-2626077   邮箱:hzsshb@126.com
扶贫监督举报电话:12317   纪委监督举报电话:12388
陕ICP备14003207号-2   网站标识码:6107000042

陕公网安备 61070202000321号
网站地图

汉中市乡村振兴局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
“汉中市乡村振兴局”网站

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 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