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先进典型】张可:“毛头小子”驻山村
2021-01-28 10:02
来源: 人民日报 访问量:
打印

“离土地越近,离真理越近。”这是张可几年来与群众并肩奋斗脱贫的深刻体会。

才出校门,又进山村。张可是茶学专业研究生,2015年3月,被汉中市作为高层次人才引进,进入南郑区农业局,从事茶叶技术推广工作。刚刚走上工作岗位2个月,就被组织任命到佛头山村任第一书记,一年后,又担任沙坝村第一书记。


张可(左一)走访贫困群众

“才毕业的毛头小子能干啥?”村民看到来村扶贫的第一书记是个不到30岁的小伙子,有点质疑。但张可心里一直憋着一股劲,他从小家境贫寒,父亲身体残疾,多亏乡亲们帮衬,家里才迈过一个又一个坎儿。他靠着奖学金、助学金,得以完成学业。

“我深知穷人过日子的艰难。因此,用自己所学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是我一直以来的奋斗目标。”张可信念坚定,道出了他回乡反哺的初心。

为了尽快熟悉村情,掌握民意,张可白天入户走访,晚上整理归类,很快就把村里的情况摸得“门儿清”:沙坝村601户1762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59户329人,零星分散的养殖业,并没有形成规模。村民主要靠种点散茶和外出务工维持生活。

没有产业咋脱贫致富?靠自己的专业才能,张可与村两委班子研讨提出了“引进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产业扶贫”的想法,依靠企业推动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长期增收稳定脱贫。最终确定了沙坝村的3年特色扶贫产业发展思路目标:长效特色产业发展茶叶和猕猴桃,短期发展中药材、养殖业,实现户均2亩茶叶、人均10棵果树,持续推进特色产业与庭院经济共同发展,带动全村脱贫致富。

马不停蹄,只争朝夕。张可发动一切资源联系企业寻求合作,沙坝村的自然优势、区上的扶持政策、驻村队伍的技术人才优势,他都如数家珍。看过脸色,碰过钉子,但每次对接、谈判,他都倾注了极大的耐心和诚意。在张可锲而不舍的努力下,汉中农茗园茶业公司决定到村上投资。


张可(左一)向参观者介绍沙坝黑毛茶

企业同意了,村里却炸开了锅。不少村民不愿流转土地,怕自己的投入“有去无回”。

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张可找到村里的老党员、有威望的长者,讲政策、算细账、做工作。在村上召开土地集中流转会议时,足足讨论了4个多小时。张可一一解答大家提出的问题,终于做通了群众工作。1个月内,涉及30多户农户的100多亩土地全部流转到位。

通过张可的努力,5年间,沙坝村成功引入了四家企业,投资近1000万元。建成了陕南最大的黑毛茶产业扶贫示范园、茶叶扦插产业园、猕猴桃产业示范园及大闸蟹稻田综合养殖基地。

全村茶园面积达到1700亩,实现户均2亩茶,人均10棵果树,引进企业生产的黑毛茶,每日鲜茶叶加工量2万多斤,可产干茶5000斤,解决了全村乃至全区近800户茶农夏秋茶资源无法利用的问题,延长采摘期100天,让农户6-10月份的茶园有收入,亩均增收1200元。提供贫困户就业岗位60个,贫困户务工就业平均增收2000元。2018年实现了整村脱贫退出。


张可在农高会上推介扶贫产品

几年间,张可扎根沙坝,送政策、资金,了解贫困群众生活、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时返回村委会已是深夜,没有热饭,就吃点水果充饥,但他从未喊过苦、说过累,更未想过退缩。妻子临产、母亲和岳母住院,张可都无暇照顾,自己胆结石和肾结石交替发作,他也是忍痛克服。年轻的张可就是凭着“拼命三郎”的干劲带领乡亲们走上了致富路。

功夫不负有心人。张可先后获得汉中市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汉中市第六届道德模范提名、陕西省助力脱贫攻坚竞赛先进个人、陕西省脱贫攻坚奖贡献奖、全国农业农村系统先进个人等荣誉。他还作为汉中市唯一一个产业扶贫经验代表进入全省产业扶贫先进事迹报告团,在省市县各级巡回宣讲30余次。

如今的沙坝村,黑毛茶初制厂机器轰鸣,良种茶叶扦插示范园满目青翠,猕猴桃基地枝繁叶茂硕果累累,稻田综合养殖的大闸蟹活蹦乱跳,幢幢安置点新居鳞次栉比。

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帮群众之所需。张可带领群众走上的脱贫“幸福路”,也是他的人生“奋斗路”。“风雨无阻,无怨无悔,我将在产业脱贫的路上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张可说。




主办单位:汉中市乡村振兴局
地址:汉中市民主街43号   邮编:723000

联系电话:0916-2626077   传真:0916-2626077   邮箱:hzsshb@126.com
扶贫监督举报电话:12317   纪委监督举报电话:12388
陕ICP备14003207号-2   网站标识码:6107000042

陕公网安备 61070202000321号
网站地图

汉中市乡村振兴局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
“汉中市乡村振兴局”网站

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 放弃